今日早起,回想昨夜的梦觉得古怪新奇,大概有两件事:
一是我组织了一场学术报告会议,会议中有一位坐在我旁边的外国(新加坡/马来西亚)女学者,她的发表很精彩,名字也很独特,一个字:义!一点不愉快的事情在她发表期间总有人插话,学术会议尾声我上台总结,这场面并非第一次出现在梦中,随后突然切到了一段暗杀追着场面,一句话总结“蚌鹤相争,渔翁得利”,可终究,梦如泼墨般晕开,模糊了纸面。
二是为了生活我不得奔波于城市之间,期间在航站楼还想一睹国产大飞机C919,或许见到的是自己的构想,但清楚的记得看到大姑家的表哥,感到亲切之余,便在五点多的晨阳中醒来了。
昨日在图书馆找书,借了如下几本书:
其中蔡翔教授的《写在边缘》自序部分有这么两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:
写作者终日面对的,是一个纸做的世界,一个文字的世界。
从喧嚣的人群中逃离,避开日常的烦恼和生命的无奈,从此远去。船最终停靠的,只能是自己的世界,一个纸做的码头。这或许仅仅因为,激情已逐渐耗尽,以及,某种无能为力。
这个世界提供了一份难得的宁静,精神终于找到它的栖身之地。没有什么再能束缚自己的想象,在纸上尽情的流淌。智力成了唯一财富,信心被再次鼓起。再一次有了激情,有了对意义的深深眷注
这段话似乎写出了很多曾经喜爱写作而后短暂失去激情,心中总又寻觅一份宁静之地,转身又看了文字之世界,仿佛久别重逢的恋人那般,我如此粗浅的理解。另外还有一段话也很不错,他这样写道:
做一份工作,就像农人种田,工人做工,在这个世界,在纸做的世界里,才能真正体验到,劳动是一种美丽。那也仅仅因为,在这个时候,劳动成为一种创造,一种美的想象。
所有的约定都已打破,没有什么能比形上的想象更能激起生命如梦的渴求,在枯燥的理论术语中,竟然找到一片如茵的草地,那是一种命运,只有在这个纸做的世界中,方能找到我命中的诗意所在。
这段话看似矫情,但我有同感,就好像在论文研究的漫长过程中,100份煎熬里出现了0.1份“美的想象”和“如茵的绿地”,其实做任何工作重复是枯燥的,但难题或在阶段性的 转角处总有相似感觉。
世界很大,大到人工智能都在忙着寻找世界的答案,扩展交流的边界。世界又很小,不过我双目所及,四肢所处,一心所思,眼前人,远方亲。
2023年6月3日 早6-7点
补充资料:
1.蔡翔(1953——)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 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8%94%A1%E7%BF%94/3300403?fromModule=lemma_sense-layer#viewPageContent
2.蔡翔 的作品 https://book.douban.com/author/4516598/books?sortby=collect&format=pic
3.蔡翔|郭春林:从“孤独的自我”到“无数的人们” https://www.sohu.com/a/349857441_567216
评论区